关闭→
当前位置:求学君>快乐学习>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运思及物》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运思及物》教学反思

求学君 人气:1.02W

案例描述:

小学语文《运思及物》教学反思

老师正在执教《司马光》第一课时,接近尾声,一个孩子忽然提出:老师,我还有其他办法可以救人。”范老师随口接过:“看来救人还有很多办法,我们下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课后,教研组就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发散”,因为这会扭曲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反而感觉司马光的办法也没什么了不起。而比较多的观点是先“发散”再“聚焦”,在“发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办法可行吗?”从而体验司马光的冷静、聪明。

笔者认为,如果答案只停留在“发散”阶段,无疑是“新鲜的误解”,而如果仅仅停留在“发散——聚焦”这样的层次,学生无非只是理解了司马光的办法好,他真了不起,我们要向他学习。笔者认为,把文本的价值取向仅仅停留在“解文”“知人”的层面是不够的。学生下次碰到的'困难不会再是缸中救人,不会是同样的情境相同的条件,能够迁移的规律性的东西就是这种想办法的思维方式。本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很明显,编者的意图也是要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论世”“察己”。可见,如何想出合理办法的思维过程才是教学的重点,“还有什么办法?”不仅要问,而且要“重锤敲击”。

第一步:

发散——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人?(教师将学生说的方法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写在黑纸片上,用磁铁吸在黑板上。)

聚焦——思维方法不一样

师:把人救出水无非是两种思路,(边说边板画)你们想想,一种是(水出来),一种是(人出来)。(学生在板画的直观帮助下,豁然开朗,“哦!”)

师生共同移动纸片,把学生提的方法分成了两部分。)

第二步:

辩论——哪种思维不可行?(撤下“人离开水”这类办法的纸片。)

再聚焦——及时抢救是关键,根据实际想办法。

第三步:

再辩论——评一评“让水离开人”的各种方法

TAG标签:#运思 #反思 #教学 #及物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