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求学君>人在职场>工作报告>数学组工作报告样本

数学组工作报告样本

求学君 人气:2.59W

篇一:数学组工作报告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们:

数学组工作报告样本

大家好!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无情地流逝,再次与各位会聚在此时,又是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日子了,这个学期于我来说是趟充满挑战与尝试的旅行。现在我就将本学期数学组的各项工作向各位领导们作下汇报:

一、从理论入手,使老师们明确要“教什么”。

数学组是个年轻的团队,成员中大多数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而我又是初出茅庐,第一次担任教研组长这一重任,和组内仅有的几名老教师一样,我们都在理论上较为薄弱。于是从接到组长任务的第一刻起,我便在脑海里闪出一个念头:一定要为加强组内每一位老师的理论基础做点什么!然而时间紧急,与教学不太贴近的东西会让老师们觉得太枯燥,所以我将新学期第一个月的教研主题定位于“教材解读”,各年级由教材的整体解读到选定主题单元、主题课题进行逐步深入、由宽到窄的一系列教材解读活动。每个年级的几位教师通力合作,先在组内收集资料、备教材,再利用每周的教研日在组内与全组教师共同交流、学习。这样一来,老师们不仅知道了自己本册教材的知识体系与重难点,更对整个小学阶段六年级的教材都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很好地突破了“教什么”这一关键。

二、教研形式多样,力求高效教研。

由于我是一个新手,对教研的有效开展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在这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中,胡主任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将自己以前好的做法与成果毫不吝惜地对我倾囊相授,细致到课前的磨课环节、课中观察量表的设计、课后成果的跟进等,于是在接下来的第一次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中,我们一次次地摸索着前行。几个月下来,我们也逐步形成了数学组独有的有效教研模式:关注学生的学情、提倡简约而不简单的有效教学。

三、关注常态,向常态课要高效。

教研活动是每周一次,但数学课是每天都有,我们都深知,要想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的关注点绝对不只是在教研活动的课例展示中。于是,在第一次教研会议、甚至是每一次的教研中,我们都不断地强调:要向常态课要实效。为突破常态课的有效性,我们主要借助“师徒结队”、“同级互助”、“同组互助”等多种形式来展开。

从师徒汇报活动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了新老师们的精彩展示,这也无不体现了师徒们平时的功夫下得深,当然,那一天无论是进步、收获亦或是不足,都将给师徒们后续工作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数学组里有五位师傅和七位年轻的徒弟,他们的互听互评互引互学无疑是组内专业共同体的典范。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幕在教学楼中不断上演:李巍老师的教室后面成了刘仕勇、马思影、潘青琴、马良君等几位老师们的常去之地;马良君老师所在的四(1)班旁边的一角也成了几位年轻老师们的课堂诊断所;汪佩义、季鑫熠、傅建利老师更是将研讨随时随地展开,达到了废寝忘食之境界。

正是老师们对课堂有效性的一种憧憬,才促使了他们捧着一颗爱学之心奔波于学堂之间,追求更高更好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

四、创新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

提到创新,我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组内本学期开展得有声有色的微课项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知识,数学组内三四年级率先将微课软件运用于学科之中。每个周末,这两个年级的数学老师们都会将一周所学内容制作成一段简短的视频,发到班级群里供学生们下载观看,回顾一周知识,并对知识进行一个有效的整理。这是学生们的优秀整理单,一学期下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具备了整理知识的能力,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整理风格,同时对数学学习回顾、知识间的结构等都是很有帮助的。

篇二:数学阅读报告范文2

好的数学代数篇

何谓好的数学?我认为好的数学必定是有价值的,也就是有研究价值的。 有多种解法的数学题,我们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哪些枯燥、无多样解法的题,都算不上好的数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1+?”我们能很轻松的报出答案“2”,这个问题没有价值,不是好的数学。

我们再找到要研究的题后,要至少举出2种解法,分别去衡量各种方法的利与弊,判断在各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最佳。这样才达到我们的目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开始研究吧!(要记住流程啊!)

研究问题1:附带条件的因数分解问题。

问1:1296= × (两个相同自然数)

1.列举方法: 方法一:把1296分解质因数。

1296=2×344 那么,1296=(2×3)×(2×3)=36×36 2222

方法二:因为30的平方等于900,而400的平方等于1600,所以一定是三十几乘三十几。再看末位是6,只有4或6的平方末尾是6。这时就好办了,试一下。34×34不等于1296,所以1296=36×36。

还是这两种方法,再看看另一道题。问2:4307= × (两个素数相乘) 方法一:试除。同上面方法一,但是要全试过2到59间的所有素数。4307=59×73。 方法二:末位分析。同上面方法二。首先,4307末尾是7,仅1×7或3×9可得。那么,很快即可试出4307=59×73。

2.衡量利弊:在问1中,显然方法一的思考过程比方法二简单,即在问1中,方法一最佳。在问2中,明显的,方法一过于麻烦,即在问2中,方法二最佳。

3.结论:在较小数或平方分解时,方法一最佳。在较大数或质数分解时,方法二最佳。

这就是我们好的数学的第一个研究。下面是第二个研究。

研究问题2:找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恐怕大家以前学过,但一定有些同学在选择哪种方法上有错误,让我们一起探索。 问:求最大公因数。

1.列举方法:方法一:短除法。找出两数基本公因数,两数分别除以它,得到的数继续重复此步骤,直到两数互质为止。具体步骤大家都会,不再介绍。

方法二:辗转相除法。大数除以小数,再拿除数除以其余数,直到余0为止。

2.衡量利弊:在两个小数找最大公因数时,短除法最佳(例:24,18)。但我们也看到了,在两个大数时,短除法麻烦了些,辗转相除较简单(例:429729,64839627)。

3.总结:在两个小数找最大公因数时,短除法最佳(例:24,18)。在两个大数时,辗转相除较简单(例:429729,64839627)。

这便是我们好的数学的第二个研究。希望大家继续深入!我也会继续研究。 8〃 尝试绘制一笔划七角星星〆

在圆周上点出七个等分点(依序为A、B、C、D、E、F、G),利用此七点绘制出

一笔划七角星星,由A点开始尝试跳过一个点的方式,绘制路径为A-C-E-G-B-D-F-A,即得到一笔划七角星星。

9〃 改变绘制一笔划七角星星的规则〆

跳过两个点〆由A点开始A-D-G-C-F-B-E-A,亦可得到一笔划七角星星。 10〃改变绘制一笔划七角星星的规则〆

跳过三个点〆由A点开始A-E-B-F-C-G-D-A,亦可得到一笔划七角星星。

11〃改变绘制一笔划七角星星的规则〆

12〃改变绘制一笔划七角星星的规则〆

跳过五个点〆由A点开始A-G-F-E-D-C-B-A,仅得到一笔划七角形。

篇三: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TAG标签:#报告 #数学组 #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