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求学君>快乐学习>毕业论文>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

求学君 人气:1.08W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相比较,起步较晚、政策性强、要求高、难度大,又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门,加上审计环境污染等因素,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并尽可能的采取各种措施规避风险。笔者就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如何规避谈几点看法:
  
  一、形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原因
  
  1.缺乏审计评价体系和标准。在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中,审计评价是其的重要内容。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评价。由于它所评价的是领导干部,所鉴定的内容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直接目的是为监视和治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关系到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政治性非常强。但目前尚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一些审计机关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是根据审计实践的需要、委托部分的特殊要求以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来实施审计评价,而经济责任审计所要求的审计评价又不同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评价,从而导致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比较笼统、不正确或者对不应该评价的进行评价而形成风险。在定性处理时,碰到地方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甚至“撞车”时,便给审计机关依法定性处理带来了难度。假如按国家法律、法规做定性处理,被审计单位及离任领导有时较难接受;假如按地方政策办事,就明显存在有法不依题目,无疑存在着审计风险。由于审计评价没有同一标准,审计机关作出的评价五花八门,言过实在或超出审计职责进行不正确的审计评价,都隐躲着审计风险。
  2.审计活动受法律环境方面的影响。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审计法》为核心的审计法规体系,但是法律法规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滞后性,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之外存在很多公道不正当题目。此外,部分审计活动过程中对技术、操纵上理解的偏差,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审计职员在审计时就必须依靠其职业判定,这就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不可避免地产生审计风险。
  3.审计手段具有局限性。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财政、财务及相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题目,而有些违法违纪题目不一定就在会计资料中明显反映,就现有的审计手段难以进行深进查证,必须由有关执法部分运用特殊手段进行调查才能查清。由于审计方法一般均采取抽查的方法,审计职员仅凭专业判定和工作经验进行抽样审计,难免出现判定失误,得出不符合实际的审计结论,特别是在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直接责任、治理责任还是领导责任时,审计职员很难正确把握。由于审计权限、审计手段的限制,往往使审计职员无法取得有效证据,陷进尴尬境地,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4.时效性不强。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时效性,间隔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委托部分需要审计结果的时点越远,其发挥作用越小。按文件规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期内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及时安排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是由于干部治理体制的特殊性,在现实中“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现象相当普遍,客观上造成被审计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的不重视。“审用脱离”,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造成审计处理处罚难度加大,审计结论不能被有效利用,增加了审计风险。
  5.虚假会计资料形成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是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审计对象出于自我保护或指使、插手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书面材料、财务资料等,在这种固有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审计职员稍有疏忽,就无法揭示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不实,这将直接影响审计取证的质量,造成审计职员的判定错误,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6.审计职员自身能力不足。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较广,要求审计职员除了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审计专业知识水平外,还应熟悉政策法规,把握经济治理知识,不仅要具备查账技能,还应具备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职员对一些新领域、新知识都是现学现用,仅通过审计项目对财税改革、投资决策、市场运作等进行理解和评价,局限性较大,使审计职员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面临考验,从而带来审计风险。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如审前调查不够充分,审计重要性水平评估过低,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审计实施中取证不充分,法规运用失当,审计判定、审计评价失准,题目定性失误;出具审计报告时处理处罚宽严失度,都会直接引发审计风险。
TAG标签:#审计 #责任 #风险 #规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