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求学君>快乐学习>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实施研究论文

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实施研究论文

求学君 人气:2.61W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实施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实施研究论文

【摘要】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将会赋予其更加深刻的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产生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之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能够获得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尚未建立完善的审美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与现实生活缺乏关联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大大打消,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极为不利。对此,本文从审美教育的意义入手,重点探讨了审美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希望能够改善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汉语言文学属于人文学科,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与审美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将审美教育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大为可行。可是有些教师设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案仅体现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学生无法体验到汉语言文学之美,他们的思想得不到持续熏陶,就更容易受到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抛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忘却中华儿女的艰巨任务,最终沦为社会的蛀虫。打破这一局面的最佳举措就是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机融合,带领学生深度挖掘汉语言文学的独特之美,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不良思想价值观的抵御能力,学生就会坚定本心不动摇,快速成长成才,勇于承担时代和社会赋予的重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在学生眼中世界是五彩缤纷的,随处可见美丽景色,学生会深深地陶醉其中,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就会斗志昂扬,不畏惧任何挑战,这会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变得更加健康向上。与此同时,学生从汉语言文学作品中获得了独特感受,他们会迫切想要深入探索汉语言文学作品内涵,学会辨别优秀的和劣质的汉语言文学作品,形成高雅的情趣爱好,彻底远离低俗、媚俗的艺术形式,还会想要自己动手进行创作,实现了从发现美到创作美的顺利过渡。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往学生通常是跟随教师的思路来鉴赏汉语言文学作品,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重叠,思维愈发呈现趋同性,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造成了一定阻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欣赏汉语言文学作品,运用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之处,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肯定。那么学生就会更愿意开动脑筋,他们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思维会保持在活跃状态,将会提出更多新的见解并辅以佐证,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育,充分彰显了审美教育的实施价值。

(三)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汉语言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有不少作品都适合开展审美教育,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经过了代代国民的传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体系。学生是时代的接班人,应该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己任,而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指引学生感悟汉语言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学生就会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忠实拥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得以流传下去。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施审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美教育模式不健全。

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只顾着传授理论知识,没有给学生创建表达心中想法的机会,更加没有认识到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使得审美教育模式不够健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严重缺失,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不能把握正确的审美教育时机,审美教育因而流于形式。学生只能运用理性思维鉴赏汉语言文学作品,无法深刻感受到作品情感,对作品的美学价值所知甚少,他们的审美素质将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审美教育目标难实现。

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会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汉语言文学作品联想到现实生活,发出对当今社会现象的深思,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但是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仅停留在表面,教师往往没有将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发表感受,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强行施加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得不到拓宽,考虑问题过于简单,未来发展前景堪忧,这与审美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审美教育目标迟迟无法实现。

(三)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对于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的学生而言,单一的教学方法只会桎梏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感觉受到了束缚,学生没有心思进行学习,汉语言文学教学及审美教育的开展就无法顺利进行。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都比较落后,缺乏创新动力和热情,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所用教学方法就是理论灌输,不关心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学生觉得他们不被尊重,师生关系相对紧张,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违反课堂纪律,不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将随之下降。

三、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渗透审美思想。

要想促进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融入,首要前提就是向学生渗透美学思想,增加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美学特征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活动,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喜爱将达到新的高度。例如在讲解汉字的构造时就可以从美学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挖掘汉字的结构之美。有些汉字在书写时会发现整个结构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这个点会对所有笔画产生吸力,使得汉字结构受力趋于平衡,写出的汉字非常美观大方,这就是米字格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原因所在。汉字还体现了动静的结合理念,在不平衡中寻找平衡,协调好笔画之间的关系,汉字的平衡对称之美由此得以彰显出来。汉语言文学任课教师可以将汉字结构作为切入点,渗透审美教育,不失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二)发掘美学元素。

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许多古诗词中都描绘了优美动人的景色,以此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时要学会发掘其中的美学元素,以便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一方面,透过景色描写思考诗人的深意,由表及里的分析,每个意象都要说出具体含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另一方面,古诗词通常会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可以在阅读古诗词之后让学生描述他们脑海中想象到的画面,更易于引起学生与诗人的共鸣,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把握将会十分准确。学生会感受到诗人的悲伤、喜悦、思念、抑郁不得志等情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学会排解负面情绪,以乐观心态迎接艰难险阻,学生的心胸就会更加豁达,不沉浸在失望和痛苦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

1、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积极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指的是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有4名成员,教师要给各个小组发放相同任务,让小组成员经过合作来完成任务,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部分,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将信息进行整合以及成员共同讨论得出最后结论,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具有差异性,他们在讨论过程中会交换看法,还能从不同角度解读汉语言文学作品,聆听他人发言时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新的思路,学生的审美体验得以丰富,审美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2、用提问的方式抛砖引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学协同开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就能协同开展。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契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例如在鉴赏《声声慢》时可以让学生说出哪些字词表现出了词人的伤感,从中可以看出词人的人生态度,深入品位事物意境,把握词人心理活动,美学价值就会跃然眼前。

3、强化审美教育在人文精神层面的价值。使用多媒体播放汉语言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使得静态的文字以动态立体的形式展现了出来,给学生营造了强烈的感官体验,学生会将自己代入到作品的历史背景中,直观感受到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意图,他们将会对真善美产生正确的理解,严厉抨击社会上的假丑恶行径。活泼的课堂氛围会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以放松的心态来欣赏汉语言文学作品,显著强化了审美教育在人文精神层面的价值。

(四)与现实生活相融合。

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更为准确地理解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将教育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才能够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例如在鉴赏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描述的内容以及构建的景象进行联想,代入到作品角色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深思旧时代老百姓所处的生活环境,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作品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结语

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是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思路,能够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丰富,加深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及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素养。基于此,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该积极渗透美学理念,深入挖掘美学元素,还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五、参考文献

[1]李桦,姚国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

[2]韩政.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教学探索与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

[3]王渭清.普通师范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9

[4]周妍.新时代网络语言环境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优化策略[J].传媒论坛,2020,5

[5]张子璇.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风景名胜,2019,11

[6]路翠娟.试分析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少年,2020,3

[7]陈庆娜,韩照华.小学高年级名著阅读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8

[8]牛丽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3

[9]李星瑶.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9.

TAG标签:#教学 #论文 #汉语言 #文学 #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