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求学君>快乐学习>毕业论文>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通用8篇)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通用8篇)

求学君 人气:2.5W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通用8篇)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

一、我国企业法律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法律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但不容忽视的是企业在法律文化建设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物质表现层

根据原国家经贸委《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从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建议企业设立总法律顾问、设置法律事务机构并配备法律工作人员。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更是规定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应当设立总法律顾问、设置法律事务机构、配备法律工作人员。然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一些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都没有达到国资委规定的要求,更不用说地方国有企业和大量的民营私营企业了,同时很多企业即使招聘了法务人员或聘请了法律顾问,也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将法律工作停留在企业管理的表面层次上,没有真正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法律事务组织机构的缺失和总法律顾问、法律工作人员的缺位使得企业法律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组织和智力支撑,更使法律文化建设缺少了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企业法律文化建设自然不能得到有效开展。

(二)制度行为层

一方面,制度建设有待提高。首先,很多企业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除了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规范之外,其自身缺乏基础性内控制度,企业的很多内部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其次,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但制度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和衔接,内部不同部门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有时大相径庭,同时有些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难以执行和操作,使许多规定成了一纸空文。再次,不少企业的制度执行力不强,虽然制定了许多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但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造成了虽有制度但被束之高阁的现象。另一方面,行为建设有待改善。首先,目前很多企业的决策及经济行为中缺少法律审核环节,忽视了法律审核在企业重大决策、规章制度制定及经济合同签订中的重大作用,极大削弱了法律的保驾护航能力。其次,很多企业没有将法律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之中,仅将法律的作用定位在纠纷案件处理上,法律被排斥在合同管理、授权管理、风险管理等日常的企业管理门槛之外,成了企业管理的看客。规章制度的漏洞和法律行为的缺失使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缺少了制度保障和行动落实,仅成了一种口号。

(三)精神理念层

首先,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还不强,对企业法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略了法律的事前防范功能,缺乏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传统的人治思想较为严重,依法治企能力较弱,市场法制规则意识薄弱,遇事沿袭习惯做法,靠关系,讲摆平,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先天缺失。其次,一些企业对普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普法宣传在法律意识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普法投入不足、手段单一、全员参与程度较低等,难以有效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环境氛围后天不足。

二、我国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意识,充分认识企业法律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公司治理,真正形成有效制衡机制,关键是严格依法办事。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有利于企业依法规范行为,使公司治理名符其实,发挥效率,保证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层之间的制衡到位,有利于提高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的现实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依法经营必然造成市场风险的放大,一旦法律风险发生,企业自身难以控制,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迫切需要企业强化法律意识,加强企业法制建设,不断提升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深化企业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实现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要做到科学、有序、高效,就必须摒弃人治思想,积极推行依法治企。企业内部决策,要从经验决策、个人决策向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转变;企业内部管理,要从粗放管理向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适应这一内在要求,需要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的法律素质,促进企业依法治理,推进企业民主法制建设。

(二)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能力

普法教育是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全员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企业上下应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普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做好普法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推动企业普法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企业普法工作的常态化局面。要围绕重点,狠抓落实,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各级领导和关键岗位员工作为重点普法对象,把实施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普法内容,把企业法律管理的成功经验、做法和典型教训作为普法案例,促进普法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企业普法教育,增强全员的法制意识,提高依法治企能力,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运用法律”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组织建设,夯实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

组织建设是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各企业应按照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设立总法律顾问,明确总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逐步推动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充分发挥总法律顾问在企业法律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要设置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明确职能和工作流程,确定分管领导和机构负责人,切实加强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法律工作人员,明确处理企业法律事务的权限、程序和职责等,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同时企业应该加强法律顾问后备人才培养,营造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做好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取证工作,实现法律顾问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加强制度建设,筑牢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制度支撑

加强基础性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工作制度体系,是规范企业行为、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也是衡量企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强化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减少原则性与抽象性规定,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使企业的各项内部管理行为有规可依。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加大对规章制度的宣贯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做到有规必依、依规必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五)加强法律审核,确保企业各项决策及行为合法合规

法律审核是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更是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按照“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经济合同以及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一是要有制度保障,企业必须制定有关法律审核的规章制度,确保法律审核嵌入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流程;二是要覆盖全过程,从规章制度的制定到执行,从合同的订立到履行,从重大项目的决策到运营,法律管理必须全程参与。通过法律审核,不断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行为,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合规环境。

(六)完善法律工作体系,推进与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

企业的日常管理无不涉及法律的规制,同时也无不存在法律风险,防控好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是切实加强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企业要逐步完善法律工作体系,将法律工作纳入到合同管理、授权管理、风险管理、往来信函管理等日常的企业管理行为中,全面梳理和评估企业管理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完善法律风险控制流程,将法律风险管理逐步转化为企业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的职责,逐步建立起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并使法律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化,最终促进法律文化在企业内部落地生根。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2

一、广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广场文化可将娱乐活动和思想教育融于一身,备受广大市民追捧,成了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标志。但在建设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同时引起不小争议,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来源众多,影响极大,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一味效仿缺乏独有特色。不少城市在广场建设中一味追求国际化,在广场建设中追求西式风格,不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结合周边建筑,待广场建成后呈现突兀状态,毫无美感。更有甚者,为了建设西式广场,将富有历史文化的建筑拆除,不仅破坏了当地独有的特色,而且劳民伤财,使当地文化无法得以弘扬。而在建设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统一的模式,造成多个城市中的广场风格如出一辙,无任何个性特点。而城市广场应该在较大程度上成为美化城市,点缀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的布展格局无法展现城市独特的魅力,降低城市的可辨识性。

2.单独追求形式美影响生态平衡。在广场建设时,执着的追求形式美,只为了创造曲径通幽的效果,开辟出诸多的小道,公园风格更为突出,失去了广场本身的文化特色和用途。建设者缺乏相关意识,认为广场就应大面积的种植草坪,才能得到绿化的水平。所以不结合当地气候和水源条件,就开始大规模的砍伐树木种植草坪,减少人们聚集的空间。造成既无休闲场所,还要花费大量资金对草坪进行保养与灌溉。在虫害季节还要喷洒杀虫剂,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在炎炎夏日没有树木能够遮阳,人流减少,会降低广场的实际应用价值。

3.缺乏广场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除建筑本身所展现出的文化外,在广场举行文艺活动时,展现出的文化也属于广场文化的范畴。拥有高品质的城市广场,能将人类的行为活动与广场环境完美的结合,产生更多更好的性能与活力。这样,广场本身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活力与生机,广场文化的品位随之升高。如果文化活动比较缺乏,人员稀少,也是对城市空间上的浪费。广场中一些大型的活动大多由政府部位组织并实施,市民自发组织的节目较少,导致场地的利用率降低。

二、对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结合当地特色建设独特风格。广场可展现整个城市的品位,是大众文化中的独特表现形式,虽正处于发展阶段,但仍然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具有的独特文化产业价值备受重视,成了大众文化的新来源,将整个城市中的文化品位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人民群众才是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广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全社会的义务。因此,在建设中要把握广场文化的大众性原则,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充分尊重并采纳来自群众的一些好建议好方案,将广场的功能性设计交予群众自行掌握,建设方了解群众的意向后再进行建设。为发掘全方位的广场功能并进行深入创造留下充足空间,使市民的主导地位在城市的公共生活中充分体现出来。

2.增强空间设计反映广场文化。不少城市在建设广场时,为增加美观性,从而加大装饰草坪的面积,这样既缺乏整体空间的层次感,也会减少空间变化的多样性。虽具有开阔视野的效果,但群众只能在局部路面上行走,大大减少群众活动面积,违背了广场文化中以群众为主体的原则。[5]广场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广场文化的发展原则,与时俱进。同时要遵守自然规律,增加树木棵数,减少草坪面积,将生态效益全面提高。在绿化方面要尽量选择当地树木,避免外地树木对当地环境不适应降低树木的成活率,这样既增加成本,也影响广场的美观。但可引进天然的树种,以增加广场中植物的种类。选择当地的树种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树木的成活概率,将生态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还增添了当地特色。有些广场建筑独特风格鲜明,吸引众多的游客。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如人流量增多,垃圾也随之增多,降低广场的美感。因此在注重美观外还要加强广场的内部设施。可在广场多处设置垃圾箱,垃圾箱可根据广场的风格特别设计,融入整体的设计中,从细节入手,既增加广场的实用性,也保护了广场中的环境。

3.增添广场文化活动。良好的广场文化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场中举行的大型文化活动大多数为政府部门组织,群众独自组织的活动则很少,大大降低广场的使用率。因此要结合民众对文化的需求,拓宽文化道路,可增加文化活动的多样性,诱导民众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国内优秀艺术作品的结合,也是促进当地文化崛起的有利因素。建立广场的独立管理部门,并给予相关的权利,能更好地开展文化尝试。在不违背道德与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将活动时的冠名权、广告权等进行出售,能够增加活动经费。而今不少企业将广告投向广场文化中,客观上对公益活动进行资助并支持,实际上是宣传了企业本身。如今电视广告不断泛滥,民众易产生抵触心理。而在赞助广场活动的过程中,能成功地在民众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使群众更好的接受。企业与广场文化的成功结合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管理者也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去摸索建设广场文化的新方向。

三、结束语

城市广场不仅只是民众聚集的地方,还是展现城市美与艺术品位的标志。其具有的独特文化已成为反映城市魅力的标志。个性独特并富有当地特色的建设风格,可以增加群众的直接参与性和亲切感;合理的广场布局,增加了广大群众活动的空间,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丰富的广场活动,为群众的生活增添乐趣。在遵循了城市广场服务于群众宗旨的同时,还需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提高广场文化的品位,为了达到更高的标准而努力。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3

一、职业院校建立校园英语文化中出现的问题

1.1孤立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目前,大多职业院校对校园英语文化的认识不足,认为校园英语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起到较好的作用,以至于校园英语文化在校园整体文化建设中被孤立,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校园英语文化完美地融入进校园文化的整体结构中。导致学校在建立校园英语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依照学校自身特色来建设,无法按照学校自身办学方向来有针对性地建设,不能将校园英语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会使校园英语文化难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1.2职业院校建立校园文化手段过于单一。多数职业院校对校园英语文化的建设手段继承了高级中学的方式,方式传统单一,无法匹配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结构。采用Englishcorne、英语广播等无法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在信息社会,高校针对大学生群体应该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将信息化变为营造校园英语文化的一种手段,使学生在业余生活中能经常感受到,为学生搭建一个互联网学习的平台;其次,职业院校应该将校园英语文化营造得更为实用,将校园英语文化扩大到企业环境中,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英语的作用,正确认知校园英语文化。

1.3职业院校建设校园英语文化没有针对性。职业院校的发展较普通的高校更晚,能正确营造整体校园文化的职业院校少之又少,而英语文化更是建设校园文化中的难点。当前大部分有意识营造自身校园文化的院校大多只是模仿其他普通高校中的手段。而普通高校较职业院校的英语文化更为深奥,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难以融入。因此,如何正确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营造合适的校园英语文化是目前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职业院校建立校园英语文化策略

2.1全方位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全方位,就是使学生在一走进校园便能感受到学校有着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英语的影子。职业院校在建立校园英语文化时,需要本着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而不能照搬照抄。比如,职业院校在建设校园英语文化时,可以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宣传对应学生学习目标的职位需求英语的状况;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可以将设备上的操作说明与其说明书换成英文,再通过教师讲解;将学校各区域宣传栏中宣帖英语海报,海报可以包括时事、游戏、影片等,也能张贴英语名人名言;倡导学生在校园中使用英语对话等等。

2.2完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制度与准则。为何职业院校建立校园英语文化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困难重重,说到底是因为职业院校对英语的重视度不够。对此,学校应该针对自身校园办学目标,制定适合学生的奖惩制度,适合教师的教学制度,使学校能将学生学习英语的行为进行一定量的约束,便于学校统一筹划。

2.3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教师。目前,能合适胜任职业院校的`教师满足不了职业院校的需求,职业院校师资十分缺少,导致职业院校英语教师授课负担大,使得学校需要聘请外教,而外教难以管理,也间接地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从目前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水平来看,多数教师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施教,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对应专业的专业英语。这便要求学校对学校教师进行一定要求。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对英语授课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如果高校有一群具有深厚知识涵养、人文素养的教师群体,能极大促进职业院校校园英语文化的建设。

三、结束语

职业院校不单是培养拥有专业技能的技能性人才,也要加强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综合型人才是必须掌握世界语言——英语这一门语言的。职业院校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时,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后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也为职业院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4

一、现阶段国内高校在构建校园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开始重视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是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积累,并且需要遵循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现阶段国内高校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突出性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特色不鲜明。校园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游离于教学管理工作以外,相反的是,校园文化实际上就蕴含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并通过各种文化符号加以体现。而现阶段国内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虽然也在着力打造自身的文化体系,但是却都存在着文化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即使像国内一些具有较为悠久历史积淀的名校,也没有非常鲜明和体系化的校园文化。

(二)没有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当前,国内高校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充分利用优势的教育资源,即本校的师资资源。高校的教师既负责专业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担本学科体制建设和科研工作,是社会范围内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和精英,也是高校最大的资源优势之所在。这些优势教育资源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当前,许多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仅仅动员和培养学生参与其中,却忽视了师资队伍的重要作用。

(三)校园文化构建模式单一化。很多高校将校园文化构建等同于组织学生开展业余活动。实际上,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积极向上的业余活动不失为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但是绝不等同于全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充分调查和掌握在校生的基本情况和实际诉求,没有根据在校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和方式设置校园文化的构建模式,而是长期延用某些不合时宜的工作方式,这就难免会造成高校校园文化构筑过程中的单一化,也很难从根本上调动起教职员工和在校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统一和谐的校园文化构筑体系。

二、对于提高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建议和思考

今后一个阶段将是决定高校素质教育改革总体水平的关键时期,也将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此外,今后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这也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于国内高校来说,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打造个性鲜明、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符号。高校校园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多样化特点,各种文化要素和符号共同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体系,而这也正是文化发展的根本规律。对于高校来说,打造个性鲜明、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符号和体系应当侧重于如下几方面,如本校的校徽、校训、校歌、校园环境建设、校内文化活动、依托和利用名城等区域文化资源等等。这些要素具有外在意义,能够让全体教职员工最为直接地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精髓和魅力。除此以外,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细节的塑造,包括教学楼、校内街道的命名等等,都可以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这种方式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本校文化的个性化,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也让师生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二)培养优良的师生人文精神,充分动员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优良的人文精神就难以实现建设校园文化的目标,人文精神的建设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可大力倡导“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师德风范。在充分调动在校生参与高校校园文化构建的基础上,高校还要充分动员全体教职工参与到校园文化的构建工作中。首先要提高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引导教职工树立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并将其视为自身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其次要建立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途径,在保持教职工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适合教职工参与的校园文化构建渠道,发挥教职工的专业优势和创造力,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最后要加强对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方式的引导,始终保持教职工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之中。

(三)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构筑模式。对于高校管理部门来说,除了定期组织多样化的校内文化活动以外,还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的构筑模式。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在校生组织多样的学生兴趣社团或团体,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保障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要采取更加贴近时代特色和学生群体诉求的方式,例如大力开展校内网络建设,推动大学生积极地为本校未来发展献计献策,还可通过制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文体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和品牌形象塑造计划来完善校园文化构筑模式。

(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列入高校事业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努力的投入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当前,高校校园文化虽然丰富多彩的,但内涵不深,主要表现是文化形式简单、活动繁多,而且主要是了新生入学、节日等举办的校园活动,很少有高校把校园文化活动列入学校事业建设的长远规划,这将会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战略性、全局性,同时将弱化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办学特色相一致的特征。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机构和高校主要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将其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三、小结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意识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灵活性的特点,不是一蹦而就的,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系统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只有提高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内涵,发挥高校独有的文化资源,才能构建和完善一个团结向上、欢乐愉悦、文明健康、奋发进取的良好环境和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5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呈现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兴起对校园文化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全球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社会状态呈现在网络环境里,人们所获得的往往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这点在网络上显然非常的局限,只通过网页上的文字和视频,没有活生生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思考是脆弱,甚至会脱离实际,这样的认知是不全面、不牢固的。大学生一旦陷入某些不良事物的漩涡,将很难自拔。比如个别学生上了大学远离家乡,没有了父母的束缚,往往沉迷网络,乐不思蜀,严重的还会荒废学业。网络上鱼龙混杂,没落腐朽的价值观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这是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长期的网上活动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视力和心脑血管都有着严重的危害,对网络生活沉迷的可诱发“网络强迫症”,其表现为上网高度集中、反应敏捷,不上网时魂不守舍、反应迟钝等,严重影响到高校学生的身心发育。网络交往的虚拟性有时会使人丧失正常的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知如何与人交流,显得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因此而产生的人际关系淡漠,疏远,渐渐地性格变得孤僻、古怪。

(二)商业文化的进驻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大多举办校园活动的单位都会寻找资助单位,借以宣传商品来获得赞助费,在此同时,虽然会锻炼相关寻找赞助商的学生的外联能力,但是,与之俱来的商业化信息和功利思想也会充斥着校园。在大学校园中,学校一面强调着无私奉献、普济天下的思想,同时还要适当调节着商业化带来的价值观念。商业化往往要付出最少而获得最大的利润收益,那么“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也在感染着高校学生,使得对金钱物质的追求与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碰撞。部分学生只讲利润和收益,不讲奉献和原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物质,托关系办理停薪留职或者长期请病假去外地兼职工作,部分教师为了科研成果,不惜违背事实,背叛应有的道德和科研精神,窃取成果、抄袭等。这种功利思想还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或面临择业时过分追求物质条件而忽视了自己适合的方面和自身所长。这种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倾向必须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对校园文化理解的误区

首先,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实物呈现,其真正内涵是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反映着学校的特点、个性和面貌。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教学楼、图书馆、绿化环境等,而精神文化则是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比如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的校园风气,校园文化通过校园风气和校园活动、人文环境共同作用,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这种文化是超越口头的知识传授的一种高层次的教授方法,校园文化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其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过于狭隘,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简单地认为是单纯艺术节、文化节、音乐会、运动会等活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物质文化建设和娱乐活动开展的效果,而忽视了作为校园文化核心和灵魂的精神文化建设,而在整个精神文化建设当中,校园则是最好的教育场所。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客体不明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应该是师生员工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个人应该乐在其中并且积极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参与接收和改造校园文化活动中,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是学校的主要群体,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学生的求知过程和人际活动都折射到校园文化当中,既是校园文化的营造着,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有学校批准的正式社团,也有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社团,这些社团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勤于学习书本之外的知识,乐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代老师都有自己的风貌,教师的教风影响着学风。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担任着传播文化知识和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还有一类默默奉献的后勤服务人员,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后勤服务人员一直担负着沉重、繁杂、琐碎的膳食、校园清洁、维修等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真正的客体是环境清幽的校园环境、政治、经济、风气蓬勃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但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员结构不健全,大多数教师可能没有这种意识,单纯地把学生当做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和其他人员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明显,教师大多忙于科研或教学等活动,并且迫于成绩压力,还会压制学生过多的举办校园活动,学生的各种文化活动往往单纯依靠学校的职能部门去实施,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被激发。教师和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明显,使校园文化变成了单纯的学生文娱活动。

二、改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增强对校园文化的投入

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谁拥有足够的办学空间,谁就可以吸纳更多生源,其规模效益就能凸现,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学校教育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营造校园环境时要注意软、硬件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我国很多学校的管理者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在硬件方面的建设,这固然是正确的,但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软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对它的营造也能反映出校园文化主体在营造校园文化是所拥有的文化观念、文化品格。现在大量的扩招,致使老校区不能容纳大量的学生,学校不得不采用置换土地的方法,把新校区建立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城区。大量的学生涌入,给基础设施和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基础设施方面一般能够一步到位,但崭新的校区缺乏大学传统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建设个性化校园文化

传统的艺术节或文艺演出,提前一两个月就通知开始准备,精心的排练,但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能如愿表演,这就会损失很多人力和时间,也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许是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而没有实施,其实学生内心深处会向往自己动手、贴近生活的活动,比如将学生带到野外,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演唱或表演各种风格的节目,所有的食宿安排除了由学校提供的基础的帐篷和炊具以外,其余由学生自己安排。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真正的体味过,才知道父母给予的衣来伸手的生活,体会到父母的辛苦。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现在一些高校存在着盲目攀比的心理,在学校目标、职能、办学规模上刻意追求与国内一流的高校看齐,忽略甚至抛弃了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许多高校为了变身综合性大学,千篇一律地设置了很多与其他高校相同的专业,忽视了将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本校特色的有机衔接。

(三)建设高水准的大学生社团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它把生命个体的需求分为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生活需求、赢得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赢得尊重和自我实现属于较高层次需求,社团的发展同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社团不仅是会员发展兴趣爱好的阵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引导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使他们也受到教育和熏陶,也只有这样,社团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校园文化生活中赢得一席之地。从更高的角度看,学生社团的使命也在于使更多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接受教育。社团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心理氛围,将极大地激发所有的成员为着目标齐心协力,积极拓展活动阵地,办出精品活动,参与者还能够间接感受到社团文化对他们的影响。社团作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在共性的基本原则上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和提高,而社团则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独立进行活动。社团的日常活动从不同的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充裕的锻炼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了解社会生活学会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社团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人文素质的提升,既需要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学习,更需要校园整体氛围的熏陶。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学生社团活动,其拥有普及面大、自我特色较浓的特点,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继而感染引导甚至塑造一个整体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群体。社团有助于学生自我规划人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社团成员较易于完成自我规划和自我实现。

(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大学德育的教材中不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是许多大学生都不以为然,对于入学的心理健康测试也是草草了事,甚至有些问题学生不愿意面对心理工作室的老师,不愿意敞开心扉,也怕被同学知道自己的秘密。德育的根本任务是端正人的品行,完善人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学生。道德不只是外在的遵守,而要从心而发的自觉参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度过青春期困境的有力保障。学校应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师资建设,利用课堂内外的力量,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铸造健康的人格,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压力,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小结

校园文化必须有健全的保障机制,加强校园管理是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关键所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艰巨的工程,教职工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助力军,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学校教育责任,充分发挥文化传递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对指导校园文化实践,培养新一代高科技人才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6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还不够。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经验的不断丰富,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开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评估的指标的引导下,很多院校园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投在校园的环境和设施建设当中,新建改建了一批图书馆、实验楼、多功能娱乐厅等文化设施,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入,使得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目标,很多高校认为只要把楼房建起来,把各种雕塑建起来,就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对各种建筑、雕塑本身蕴含的文化意义的挖掘,没有展现出物质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意义,使学生只见其形不见其神,使校园物质文化的发展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发挥不出校园精神文化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今大学校园变得浮躁、媚俗、功利,表现在对社会文化的简单适应与单维趋从,表现出校园文化责任心及功能的缺失,并且高等教育的功利性受到不适当的夸大,而学术性和精神性受到人们的漠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已经在一定程度向社会文化趋同。很多高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很多学校为了追求速度,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着空,大,没有实质内容的毛病。除此之外,每个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样,校园文化应该与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相结合,找出特色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更具有生命力。

3.医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完善学校相关的制度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从制度上的被动要求,变成师生的一种自我习惯。这样就导致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连续性。上级领导重视的时候,学校就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领导不重视的时候,校园文化建设就被忽视;此外这种没有制度限制下来的文化建设,也很难建设出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受领导风格的影响,每个领导的领导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校园文化就无所谓继承性了。

二、医学院校院校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个合格的高水平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世界眼光。因此,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积淀和创造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空口号,它是有一定的载体的,如学校环境,文化娱乐设施,学校的制度等。高校应该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增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的设施建设,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有足够的空间和设施进行各种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平台。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学校的大部分课程都是进行专业学习,人文知识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少。高校应该重视这少之又少的课程,安排优秀的教师进行授课,将这些少量的课程上好,而不是敷衍了事。此外,除了人文课程,鼓励学校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鼓励不同的兴趣爱好开始的社团,学生会,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如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十大歌手比赛,三下乡等,通过这些课外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以达到活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3.加强校园文化的特色建设。一所大学的综合竞争力应该包含很多要素,例如学生的质量、专业的种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学校的科研能力以及学校的声誉等。而经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如何提高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就体现在校园文化的“不易模仿性”,而“不易模仿性”就是指校园文化的特色。中外著名大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大学之所以著名,是由于其鲜明的特色。因此,高校应该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结合本校办学的特色,凝练出具有鲜明的特色的校园文化。

4.完善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才能收到一定成效。学校要从宏观和战略高度,在参照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功效,并将这些建设的经验及作法,设立成为一种学校制度,在制度上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进行,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前后连续性。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检查评估体系当中,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安排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的党团组织,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所有组成人员的参与。各高校应充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功效,开辟具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新思路,真正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7

摘要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都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在通过不断地努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突出了一些问题,有些甚至是相当普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创新

1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1)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在这方面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例如,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生产园区,从厂部到班组,到处都张贴或悬挂着诸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之类的标语口号;还有很多企业设计了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嘹亮的厂歌、鲜艳的厂旗,企业的外在形象可谓被设计得淋漓尽致,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3)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中小企业中尤其普遍。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置较少,经常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归属于同一部门管理,但是由于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刻,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4)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步地形成。尽管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

1.2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紧密联系,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地提高是相互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1.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精神,雷同化比较严重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其中一味模仿、全盘照搬的比较多,而不是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把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作到有机的融合,培育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甚至雷同,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点。

企业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所以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社会、企业自身地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注重创新,不根据社会、企业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相应地调整,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企业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8

1宿舍文化的内涵

目前,学界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宿舍文化是指在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里,宿舍全体成员依据宿舍的客观条件,在从事各种可能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宿舍的物质层面,如设计、布局、建筑材料、卫生状况等;精神层面,如宿舍规章制度、成员的政治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宿舍文化的这两个方面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互为转换,从而构成一个特殊而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不同专业的、不同年级,甚至成员来自于不同区域的宿舍文化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见宿舍文化建设主要涵盖两个层面,即:物质环境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2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一些高校对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没有切实负起应有的责任,对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理解深度不足,工作思路不很开阔,领导关心的更多的是宿舍的基本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因此对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在指导思想、工作安排、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等多方面都忽视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

2.2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滞后

目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从实用的功利主义角度来理解和实施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因而忽视了大学生宿舍文化的价值”的现象,因而致使高校宿舍文化的层次和水平很难满足高校育人的需求。这具体表现为,一些高校在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忽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过分地强调整齐划一,从而使得宿舍文化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目前,大多数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赵平高建胜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300高校并没有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自己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加以调整。从宿舍管理制度看,目前大多数高校现行的宿舍管理制度,就缺乏行之有效的反馈与监督机制,因而导致管理制度缺乏公信度。从宿舍管理员队伍看,目前部分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有的基本谈不上有什么知识或知识结构,因此也难以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其他方面提供应有的指导。由于缺少沟通,缺少方法,他们中有些人还时不时地会与学生产生摩擦与冲突。

2.3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对宿舍文化建设,尤其对学风建设产生很大的冲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为网络文化所吸引,上网已成为校园内的一种新时尚和交流方式。网络文化在改变着大学生宿舍学习的生活模式、思想观念以及宿舍中的同学关系。

3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3.1提高认识,树立以学生为主题管理理念

宿舍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家,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宿舍管理不应该只注重宿舍公共区域卫生的维护,宿舍家具的管理等,应该更多的探析和关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宿舍文化建设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把学生吸纳到宿舍管理的行列内,广泛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作为宿舍管理工作的指导。二来学生在参与宿舍管理并给与意见的同时能够对宿舍管理工作有所理解,有利于建立起宿舍文化建设与学生自身需求之间的桥梁,加深学生与宿舍文化建设之间的互融性,加强学生对宿舍文化建设的认同,对激发他们共建宿舍文化的主人翁意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健全宿舍的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建立一个以辅导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为核心的管理机构,实行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督促学生将规章制度变成自身生活学习的一种习惯。但是仅凭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依靠大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3.3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是介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一条纽带,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在对其他同学的教育引导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宿舍管理过程中要依托学生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纽带作用,在学生干部培养方面,要注重其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严格要求他们模范遵守校规校纪,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干部走向社会,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向基层干部学习,把宿舍生活作为最广泛的深入基层的实践,在宿舍实践中增长才干,端正自我。

3.4加强宿舍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相连,使网络越来越具有文化的功能。在高校,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网络文化越来越成为宿舍文化新的重要阵地。推进宿舍网络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宿舍网络环境,是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辨别、增强信息过滤的能力,引导其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维护网络安全。其次,宿舍文化建设应主动适应新形势,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出发,建立符合大学生特点、有吸引力的学生宿舍工作网站。网站内容以学生宿舍管理、学习、生活为主,将学生在宿舍园区的日常学习信息、勤工俭学信息、宿舍文化活动信息等上网发布,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再者,注重提升宿舍网络文化工作者素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宿舍管理人员更应具备良好的网络知识和信息素质,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收集信息,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4结语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休息、娱乐、学习的重要场所,是高校学生公寓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现状,统筹兼顾,常抓不懈,正确制定对策并有序付诸实施,努力优化育人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宿舍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牌内涵。

TAG标签:#通用 #论文 #对策 #